正體
书评
书评
书评:《现代世界之道》

【《现代世界之道》,[加]纪克之著,刘平、谢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书不太出名,似被忽视,可能印数亦少,我先在图书馆借来,阅后立刻上淘宝买了两本,一本送教会图书馆。

本书是对现代世界属性的探讨,大的范畴可以归为“文化”问题,但实际上触及更深层次,即世界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世界观现实中的载体等等。作者持基督徒立场,努力追溯现代社会内在的反神属性及其表现形式和危害性。

本书有绪论和六章构成。在绪论中,作者深刻反思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这种世俗化状态表现为一种“实践的无神论”,无神的前提已经深深植入现代社会的诸多结构,使人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其影响中。接着,作者分别探讨现代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此种世俗属性。在第五章做一总结,称之为“庞大的现代异端”,在第六章“面向位格神学”则提出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本书所涉及的问题极为重要,基督徒必须如此不断地深刻反思,在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基础上才能将圣经真理应用于生活。本书不乏深刻洞见,令人警醒。类似的反思,国内可见到的大约是薛华的《前车可鉴》以及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本书比薛华深刻,比波兹曼涉及的范围更广(波氏也未采基督教立场)。

虽然书中提到许多重大问题,比如基督徒们纠结万分的政治问题(“政教分离”?),但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贡献,是对于新教传统有深刻反思。每一种传统,必定有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有其积极意义和弱点,我们身处的新教传统同样如此,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完全不能再以指责教宗为敌基督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必须不断分析我们的处境、反思我们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所面临的种种世俗化危险,深刻地植根于新教传统本身,也就是说,新教并不只是世俗化的受害者,她同时是世俗化的缔造者。现代的基督徒时常发现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种深刻的分裂状态之中,我们似乎很少会想到,这可能是我们信仰传统中的某些因素本身造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对此有所反思,将很难对付世俗化的冲击。

以下是我依据本书所论,生发的一点思考。

以我自己为例,我几乎是在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同时成为基督徒的。当时我接受的第一个神学教育,是一个用来帮助毕业生认识如何在职场做基督徒的课程。其中的神学,简单来说,是避免“圣俗二分论”。课程告诉我,人成为基督徒,就是接受了神的呼召,这个呼召有两个层面,“首要呼召”是做基督的门徒,“次要呼召”是神交给我的工作,在这两个呼召中,我都必须不断地依靠信心回应神、并积极努力。

这个神学不错,但是对我之后五年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大用。因为这个神学的重大弱点在于,虽然它告诉基督徒,圣俗不可二分,在此世界的工作中也需要并可以荣耀神。但是,在“次要呼召”这一边,是有非常实际的载体。我每天要上下班,我要面对老板,要面对考核,要面对同事关系、面对升职诉求、跳槽选择。而在“首要呼召”这一边,没有实际的载体。“做基督的门徒”?咋做?有人会说,你好好工作吧,这显然表示次要呼召吞没首要呼召。读经祷告灵修,貌似是一种选择,但实际效果相当可疑。我一直没有找到首要呼召的载体,直到明白教会和教会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基督徒的生活,他的首要呼召,必须以教会和教会生活为实际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一点,基督徒的生活必定分裂,并被世俗俘虏。如果没有教会生活作为我的“首要见证”,我在工作中的“次要见证”将没有立足点,很容易形成“我努力工作、业绩超凡、人际关系融洽,就证明我信仰的功效”。这就走向了成功神学。一个基督徒在职场中的见证,不是他能够比非基督徒获得更大的世俗成功,而是要让人看见,他在这样一个世界,仍然可以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他可以放弃升职加薪、老板的垂青,却仍然要守主日,并且有与别人十分不同的喜乐平安。

同样,如果没有教会生活,信仰也非常容易走向个人主义和神秘主义。没有教会,首要呼召就会落在“个人与神的关系”“疗伤的感觉”这样靠不住的载体上,同样被世界俘获。一个基督徒在这世界的见证,也不是他比非基督徒得到了一份更大更好的爱、可以比种种心理学更能帮助他度过艰难的时刻,而是要通过他在教会中的生活让人看见,他如何真的知道耶稣爱他,这种爱又是如何与真理浑然一体。

总之,如果一个基督徒平时毫无教会生活,而在年会上荣膺业绩冠军,在致辞时说:“这是我荣耀神的方法”;或者,一个基督徒在遭遇各种困难时,跑进内室去祷告,然后哭了、笑了,告诉朋友:“这是神带领我走过的”,都将完全不能表达基督信仰,也完全不能吸引人真正归向神。相反,这样的做法表达了这个世界世俗化更深的核心。

本书作者提到,由于新教传统的这一内在问题,导致对跨文化宣教的热情越来越萎靡。不错,如果我每天在房地产公司审查合同,与举家迁往穆斯林地区的宣教士的工作,具有同等的属灵价值;只要我做法务的够好,可以照样是一个“好基督徒”,那么,何必传福音?!遑论跨文化宣教。

教会牧者必须深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如何避免神学和实践中的陷阱,因为问题的根源居然部分来自于我们长久以来引以为豪、发誓持守的传统本身。

作者: Rayn Hsu
2014-12-05
书评
中国
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