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栏目
迈基·林奇(Mikey Lynch)著。《葡萄树运动:支持超越地方教会范围的福音拓展》(The Vine Movement: Supporting Gospel Growth Beyond Your Church)。马提亚传媒,2023 年。368 页。
在《葡萄树运动》一书中,迈基·林奇提出了维系地方教会与福音机构健康关系的方式。正如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需要通过“定义关系”的谈话来厘清界限、促进健康发展,林奇也试图为教会与福音机构之间建立这样的清晰界定。
在第一部分中,林奇帮助读者厘清地方教会与福音机构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先定义什么是“教会”,然后才是福音机构,藉此确立了一个根本前提:福音机构存在的目的就是服事教会。
他说:“教会与福音机构的差别,就像正业与副业的区别”(第 22 页)。正如企业通过雇佣员工完成正业来养活员工,教会也通过认信与扶持来维系其成员的属灵生命。而福音机构则更像一种爱好,这提醒我们它并非必不可少——地方教会却不可或缺。爱好虽能带来乐趣与激情,却终究来去无常。基督徒不应依赖“爱好”来维持日常的属灵生活。
虽然林奇对概念的区分相当精准,颇具启发性,但我担心他对福音机构的定义过于宽泛。他将福音机构定义为“区别于可见的、制度化教会的有组织基督徒活动”(第 55 页)。公平来说,林奇确实承认这个定义很宽,并解释说其他定义往往不恰当地带有评价成分——他显然是想要避免这种问题。然而,我担忧如此宽泛的定义可能会助长西方教会的个人主义倾向,使其过度地将事工外包给福音机构,而实际上有些事工理应在地方教会内部完成。若他能在定义中补充“地方教会与福音机构如何互动”的要素,或许就能避免这个缺陷。例如,可以这样来界定:“福音机构是区别于可见的、制度化教会的有组织基督徒活动,其存在旨在支持地方教会的福音见证。”
我认为林奇在指出“某些福音事工和实际的善行最适合在地方教会之外开展”(第 70 页)时是正确的。事实上,福音机构确实为一些专业化的怜悯与宣教事工提供了平台,例如食物银行、收养机构、怀孕关怀中心、儿童课后活动、宣教机构等等。这些机构的运作,使教会能够专注于自己独有的使命——通过解经式讲道、有意义的成员制度,以及教会圣礼来培养门徒。然而,在这一点上,林奇的定义似乎假设大多数基督徒都懂得如何在地方教会和福音机构之间明智地分配精力。但这一假设忽略了现实:太多基督徒轻视地方教会的重要性,甚至对此存有误解。
暂且撇开前文的批评不谈,《葡萄树运动》第二部分堪称全书精华,值得专门细读。在这一部分中,林奇设想了福音机构如何能够拓展和加强地方教会的事工。他写道:“福音机构绝非嗜血的鲨鱼……它们能够以极其积极的方式支持、提升并扩展地方教会的事工”(第 140 页)。
地方教会与福音机构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在于不抱恶意揣测,而是选择相信美善。正如蛋白奶昔可以促进肌肉生长而作为补充饮食,福音机构同样能够助益教会的健康成长。
在阐明福音机构支持地方教会的多种方式之后,林奇提出了五条实用原则,帮助教会判断哪些福音机构值得投入。我认为其中第三条最为重要。他写道:“要寻找与自己教义立场和事工理念契合的伙伴关系”(第 146 页)。若教会支持的福音机构在教义上不纯正,或与你们教会事工理念不一致,轻则使教会成员感到困惑,重则会带来属灵危险。回到补充剂的比喻,福音机构的目的应是支持并强化地方教会,而不是取代或破坏它。
这正说明牧者在公开支持某个福音机构之前,必须仔细考察其信仰立场。圣经中“看顾神所托付的群羊”(徒 20:28)的命令,同样适用于处理与福音机构的关系。若缺乏忠心牧者的警醒守护,教会群体极有可能陷入重重危机。
总体而言,林奇巧妙勾勒出一套“支持跨教会范围的福音拓展”的原则框架。对于那些寻求指引、思考为何以及如何与福音机构建立伙伴关系的教会而言,本书不啻为一份宝贵的资源。
译:DeepL/STH;校:JFX。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What’s a Parachurch? And How Should It Relate to a Local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