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文章
文章
国际教会中的教会成员制:具有挑战性的案例研究

我牧养一间国际教会。这意味着,我们主要是为“侨民”设立的教会,也就是旅居国外、没有居住在祖国的人。我们的成员来自广泛的文化背景,而且我们当中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话)会把我们生活其中的文化理解为我们的家乡文化。我坚信,教会成员制的观念在我所在的环境中“行得通”——正如在任何环境中都行得通一样——因为它是耶稣基督所吩咐的。祂有足够的智慧,在为祂新妇所命定的事情上,祂已经把我和其他所有人古往今来的特殊环境挑战都考虑在内了。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国际教会在成员制上面临的三个挑战。前两个挑战与美国许多牧师面临的问题类似——尽管程度可能较轻。第三个挑战也许对国际教会来说更为特殊,但你——是的,你——可以帮助减轻这一挑战。

挑战一:文化多样性和意外的排他性

如果我们的教会成员制不够小心谨慎,我们可能会无意中创造一个只迎合与我们的文化或种族相似之人的教会。当然,一些文化障碍无法避免。我们教会用英语进行崇拜,这意味着我们通常会选择英语传统中的诗歌,这意味着来自其他文化的人通常不太熟悉我们的诗歌,即使他们已经信了主。

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教会中的文化和种族障碍。我的一位朋友在中东的一间教会长大,这间教会在种族上是南印度人。虽然这间教会没有正式排斥非印度人,但他们确实以怀疑的态度对待其他种族,甚至是来自其他地区的印度人——仿佛种族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过上有尊荣人生的能力似的。对于一些特定的道德规范,比如饮酒、衣着的朴素性、敬拜时适合用哪些乐器,教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完全自然,但对不同种族的基督徒来说却近乎法利赛人。该教会的这些做法传递了一种期望,即在一些审慎的方面你必须和他们有一样的想法,才能被迎接为成员。

这个例子可能显得很极端——显然这个教会已经陷入了律法主义。但在一些审慎的问题上无意间形成了排他,这比我们以为的更容易,也更常见。例如,我痛苦地意识到,我讲道的例子可能会建立一种不必要的排他文化。如果我的例子深深根植于美国历史,那么我就是在告诉教会,虽然我们说自己是国际教会,但我实际上想到的只有那些熟悉美国及其文化传承的人。

未经查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偏好所创建出来的国际教会,往往成为思乡之人的文化聚居地,而不是代表和期盼将要来之国度的大使馆。由于这种危险,我们必须清晰教导,基督从万民中召聚祂的教会。长老们必须在会众面前树立谦卑和有仆人心志的榜样。这种谦卑通常的表现是,愿意在我们自己对音乐风格或着装规范的个人偏好上进行让步,好让人们最终认识到,这间教会属于基督,而不属于特定的种族或国籍。

当其他人觉得教会的某些事情“太西方化”时,要有足够的谦卑,去倾听他们的担忧,这一点也很关键。即使他们反对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合乎圣经的,我们仍然应该考虑,他们的评论是否揭示出,我们实际上仍然在用某些方式无意中传达了文化排他性。当兄弟姐妹指出一些感觉具有文化排他性的东西时,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谦卑地审视自己的文化盲点来发现它们。

挑战二:神学多样性和无益的包容性

在国际教会中我们不仅享有巨大的文化多样性,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神学多样性。神学多样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要求放宽成员资格条件,或是让成员资格本身变得更加模糊和漏洞百出。

和美国的大都市一样,我们教会有很多人是搬到我们城市来工作的。但和美国的许多大都市不同,这里基督徒的教会选择相当有限。在我当前的背景下,我牧养镇上唯一只讲英语的教会,还有其他几间教会提供翻译成英文的聚会。这给我们教会带来了不同的情感压力,要求我们软化我们的教义特色,尤其是在教会论方面。

也许我们面临的最常见情形是,是否允许婴儿时受洗者加入我们这间浸信会。但这只是开始。那些专心在主餐中确认基督真实临在的路德宗商人怎么办呢?或者,那位相信所有基督徒都必须接受第二次的洗(圣灵洗)才能完全领受圣灵的敬虔姐妹,又怎么办呢?告诉他们去街上找一间路德宗或灵恩派教会是行不通的;街上唯一的另一个“聚会”场所就是当地的鱼市。

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要求我们允许任何自称基督徒的人成为教会的成员。在许多这等情形下,基督徒会将所谓的“合一”与明确的圣经教训对立起来。但我相信,在这些问题上含糊不清会导致共同体内部的混乱和冲突。如果教会在压力下做出让步,对很多神学立场进行包容的话,通常就会迅速堕落,在福音本身上模棱两可,并培养出意志脆弱、无法守护讲坛的长老。

挑战三:远离家乡生活

最后,国际教会在成员制方面面临另一个挑战:人们希望与自己的家乡保持联结。就像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对养育他的教会表现出一定的忠诚一样,侨民也经常对自己的家乡教会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忠诚。有些人甚至继续向自己的家乡教会奉献十分之一,并且,他们在远程关系上投入的精力比在新教会的兄弟姐妹身上投入的更多。因为侨民(尤其是西方侨民)普遍觉得自己“只是路过而已”,他们往往看不到在他们只会短暂停留的教会中进行投入的价值。

遗憾的是,造成最大损害的人往往是西方宣教士。有些好意的宣教机构甚至要求他们的宣教士是美国教会的成员。我想,这些机构是在试图强调,大使命是交给当地教会而非宣教机构的。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告诉宣教士,他们要么应该把教会成员身份当作一种空洞的形式,要么他们应该对几千英里外的教会进行更多的关系性投入,而不是对他们实际居住城市的教会。我最近了解到,我所在城市的当地基督徒给宣教士起了个称号,大体上可翻译为“独行侠”。

我在此的担忧不仅是理论上的。这些做法有损教会,具体说就是有损于我的教会的见证和事工。宣教士往往看起来是周围最成熟、受过最好教育的基督徒,而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传达出这样的观念:对当地教会的正式委身根本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无论他们对自己的门徒讲了些什么,他们的生活所传达的却是:成熟的基督徒不需要教会。

当然,并非所有宣教士都这样做。很多人都很棒,都是敬虔人,他们对所在城市的教会投入很深,无论是四个人的家庭教会还是一百人的教会。

在美国的弟兄姐妹们,我恳求你们:支持并在你们的宣教士身上投入,但要尽你们所能帮助他们明白,你们希望他们成为所住当地教会的委身分子。基督徒永远不应该单独活出他们的信仰。即使你们的宣教士定期登录参加你们的聚会直播,他仍然是孤独的。要辅导你们的福音事工伙伴,让他们考虑到自己需要一间教会的关怀和监督,无论他们身在何方。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他们离开了你们教会,他们就走进了我的教会。而对于基督徒生活当有的样式,他们对教会的理解会让这里的基督徒要么受到激励,要么感到困惑。

实行成员制很困难,但值得

以有意义的方式实行成员制是很困难的。人们的生活一团乱麻,而我们难免会想,在如何遵从主命令上面,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例外——也许有,但这样的例外极少。

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即使是在国外——也要委身于一群特定的弟兄姐妹。如果我们让环境的挑战压过了这一基本现实,那么我们就会剥夺许多基督徒在基督徒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祝福。


译:无声弘扬;校:JFX。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Church Membership in an International Church: Challenging Case Studies.

作者: Caleb Greggsen
2024-05-01
成员制
纪律
国际教会
1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