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书评
书评
书评:《漫长的人生归途》,葛尼斯

注:本书中文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最初对“寻道者”的理解,仅仅源于一个概念。这是在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中,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那段时期就好像今天的社会格局,硝烟随处可见。乱世中,林语堂先生刻画出姚思安这个艺术形象。他大道在胸,以寻道者的姿态出现。无论家庭中、社会中、或民族中,遭遇怎样的变故,他带给人一种博大的境界,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战乱已达白热,作为寻道者的姚思安,步行于万千世界。他说,他是去“寻道”。

对于一个寻道者而言,不在于他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言行中,是否能体现出被“道”触摸的痕迹。这一定是幸福的。寻道者永远不会率性为你提供一个绝对的答案,或许他本身已经获得了绝对的依据,但是他不会这么做。他依凭一种深沉的、内在的气质,潜移默化影响你,使你在凡俗中,依然能收获智者的光芒。

今天,我被感动了。寻道者姚思安,多少年前使我震撼,直到读了林语堂的《信仰之旅》,意识到姚思安便是林先生的写照。多少年后,友人送我葛尼斯先生所著的《漫长的人生归途》一书,重新带我回顾“寻道者”走过的路,逼我重新审视当下的自己。我不得不说:在极端的俗世生活的驱动下,我的内心已经荒如野草;即便人生确立了某种信仰,但我充其量只是习惯于宗教之内的约定俗成,而这,同样因袭了某种宗教主义的潜规则,并无法带我真正靠近“道”的本身,时间日久,我发现已失去发问与思考的能力:

“道是什么?”

“我所接受并敬拜的对象——耶稣基督,对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是否在内心深处,遇见了道的本身——基督,而非只是停留在思想或口号上?”

“我是否能百分百相信:耶稣所应许的天国,就是我人生最终的归宿?”

“如果天国不是我的归宿,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

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都在指向一个关于“意义”的提问。关于“意义”的问题,恰恰是我很久以来不再思考的,因此,生命的发动机有时会戛然而止,心灵的河流会干涸无雨,生活的原动力也因此倍受干扰。

当一个浑浑噩噩的人开始意识到“意义”的重要性,并有勇气踏上寻求之旅,这意味着他已经迈出人生中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同样不会给你任何承诺,诸如事业、财富、地位等,却关涉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与幸福同在。

这本《漫长的人生归途》,就是这样一本带着温柔邀约的书。如同一位绅士,或白马王子,穿着燕尾服,伸出他散发着香气的手。

与其说,这是纯粹的一部书,不如说,书中陈列的许多史上有名的仁人志士,他们在各自人生舞台上所演绎的悲欢离合,在作者机巧的文字中都已得到适当的展现,诸如叶芝、尼采、阿德诺、达尔文、爱因斯坦、伏尔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梵高……还有很多在不同领域卓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目前我并不能铭记。在作者独具匠心的概括中,这些史上的先辈,首先是作为“寻道者”的姿态出现,其中有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自然主义者、佛教徒、生长在牧师家庭最终又放弃宗教的、还有神秘主义者。

葛尼斯先生以高超的叙述,充满哲理的文风、满怀悲悯地将上述等人的人生和思想,具选择性地展现出来。完全展现是不可能的,篇幅有限。葛尼斯先生善于搜集名人轶事一类的资料,因此书中有大量的“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片段,足以扩展我们有限的阅读范围,对提升个体的心性大有裨益。他不掺杂个人的主观评判,完全依据事实,书中引用许多大师的语言,完全出自他们的著述,且留心观察并对比这些寻道者不同的人生结局,使后继者顿悟,“不知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顿悟之后,以便轻装上阵。这位绅士,将史上的诸多精英,分别邀请登上宇宙生命的伟大筵席,以今人的视野为先人的生命做一个注解。目的只有一个,如同葛尼斯自己所说,“在不知反省的时代过自我省察的生活”。

是的,还有什么比自我省察更能使我们的内在生活更为充实呢?这个时代,外在吞噬了内在,眼目遮蔽了心灵。但真理认为,当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大过并超越这个世界,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

这种内在的力量,始于寻道者与创造主之间生命的默契。关于内在生活,一些新纪元信徒做的比较磅礴,如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华人界的胡因梦。这些试图依凭自身的修持抵达圆满之境的朋友,大约可以归结到“神秘主义者”之中了,这也是葛尼斯先生注意到,并且避免的。因此,这本书最基本的精神框架,依然基于圣经,超越宗教门户之见。为此,该书分为四大版块,我认为可以看作一个人势必经历的四种阶段:发问的时刻、解答的时刻、证明的时刻、献身的时刻。除此之外,每一章结束后,作者悉心安排了几个小提问,读者可以就此对照你的内心,发现生命中目前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你看,多么柔情的安排。当然,当我们阅读它的时候,不必整装待发,随心所欲是生活的常态,也当是阅读的常态。不要期待这本书给你任何现成的答案,生活的现实错综复杂,人生的无常又往往阴晴不定。有一个期待,这本书记述了史上所有寻道者的踪迹,也同样是后现代寻道者生命的路标。它会给你一种力量,使你既有憧憬,也不曾倦怠,在信心的召唤下,踏上迢迢返乡路。

作者: 罗 博学
2014-12-05
期刊
书评
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