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文章
文章
植堂的五个潮流

是什么让某事在此时是一种潮流,而在彼时却成为了一种规范?虽然在评估现实生活中植堂实践的运作情况时识别出潮流会带来益处,但潮流不一定都有根基。只有从圣经根基中产生的潮流才应该成为规范。基于到这一点,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在植堂圈子中流行的诸多潮流中的五个潮流。

潮流一:国度高于教会

植堂者喜欢听起来带有丰富愿景的口号。“改变城市”“推进神的国度”“建立神的国度”。围绕促进合作而产生的高大上语言有其用武之地,但让我们确保这些语言不会破坏我们的神学。我们不能“改变”城市或“建立”神的国度。只有圣灵可以。

当耶稣呼召人们进入祂的国度时(可 1:15),祂集中精力建造教会。(太 16:18)祂使祂所救赎的子民成为祭司的国度,让他们通过地方教会行使祭司的职责。(启 1:6)

国度无定形,而地方教会则会遇到具体的困难。当我们不知道建筑标准是什么时,谈论建立国度很容易。而要在几乎没有福音的地方植堂就困难得多了。夸夸其谈的想法无法被看见,但地方教会——带着她们所有的弱点和喜乐——却能够被看见。

这并不是说国度之谈毫无益处。它能够帮助我们超越联合教会的局限来思考问题。另外,我们需要避免自负的想法,以为主要靠我们的教会、事工网络或宗派来完成大使命。

“国度胸怀”意味着我们不只考虑我们所处的地域范围,更思考主在全球的工作。国度语言着眼于教会的大公性,使那些坚定地高举“唯有基督”的人在国度中同心协力地服事。由于教会论上的差异,我们可能无法一起植堂,但我们可以合作和彼此鼓励,认识到教会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以国度为中心,而不是去“建立”国度——耶稣从未把建立国度的责任托付给教会。

潮流二:植堂网络和宗派

在过去二十年里,人们在植堂时越来越倾向于在宗派的大帐篷之外快速组建志同道合的教会小团体。植堂者认识到,与官僚制度或单打独斗相比,我们在植堂网络中合作所能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但是,合作首先需要在教义和方法论上有一致的看法。否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彼此争斗,甚至在同一个宗派圈子里,我们也会对健康教会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看法。

更广泛地说,教会论上的分歧允许像本文两位作者这样的浸信会信徒与长老会信徒在社会行动、布道会、圣经研讨会和其他门训活动上合作,但却无法在植堂上合作。合作植堂必须要就成员资格、圣礼和教会治理有一致的看法。如果建立了教会,却让混乱占据了上风,那就毫无意义。

但是在植堂网络和宗派中也会面对挑战。宗派内可能效率低下。植堂网络可能会围绕着一个人和他管理教会的方式。当这个人假定自己具有使徒式的领导权柄,却没有活出谦卑牧养群羊的榜样时,他就会模糊化甚至摒弃新约中的实践。(见约 21:15-19;彼前 5:1-4)

对植堂感兴趣的地方教会应该从其他教会的经验中寻求智慧和“最佳实践”。植堂网络和宗派可以达成这个目的。然而,在加入事工网络或宗派之前,教会应该考虑该团体在救赎论和教会论中优先看重的事项,以及他们对植堂者的要求。

潮流三:实用性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教会成长运动(CGM)影响了整个福音派植堂的方向。唐纳德·麦加夫兰(Donald McGavran)的教会成长社会学原则得到了彼得·魏格纳(Peter Wagner)的响应和扩展,并影响了各个宗派和他们的植堂机构。增长的教会就等同于健康的教会,从而铺平了一条实用主义道路。毫无疑问,实用主义损害了教会。教会呈爆炸式增长,但随后又几乎以同样的速度衰落,以至于曾经庞大的教会如今都大不如前了。中小型教会在教会成长运动的跑步机上疲于奔命。真正地使人悔改归主和门徒训练在各种规模的教会中都受到了不良影响。

许多植堂者目睹了教会成长运动风格的实用主义对教会造成的影响,因此想要避免它。那他们该如何选择植堂的培训材料和项目呢?大多数植堂培训都会倾向于实用主义,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作为一个在富勒神学院(Fuller Seminary)跟随瓦格纳学习过教会成长论的人,我(菲尔)看到同样的植堂策略被冠以新的术语,重新包装成现代植堂的模样,这让我感到震惊。阅读奥布里·马尔弗斯(Aubrey Malphurs)的《建立成长中的教会》(Planting Growing Churche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并不是没有智慧,但书中大部分内容都出于实用主义,只是他的一些措辞与麦加夫兰和瓦格纳不同而已。

在某些方面植堂有时需要从实用角度出发,但避免实用主义的唯一方法就是强调圣经中的教会论和圣灵论。在考虑植堂的辅导材料或培训项目时,计划植堂者应该问:

  1. 这些材料是否符合圣经和释经学?
  2. 这些材料是否以福音为中心?
  3. 一旦新教会建立起来,谁会因这些方法而得到荣耀?某个人、机构、宗派或事工网络是否会因为使用了他们的方法而被捧上天?教会所取得的成功是反向工程产生的结果,还是“用人所当做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 1:21)

潮流四:城市与缺失的中间环节

大多数植堂事工都把人员和资源投放到需求大、人口多的地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很有道理。但植堂不是一门生意。这并不意味我们应该毫不在意地忽视良好的常识判断和智慧地管理资源。但这确实意味着要反文化思考。

我们希望看到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的人跟随耶稣。(启 5:9-10, 7:9-10)在全球范围内,有些人属于几百人的小族群(如日本的约兰人或吉尔吉斯斯坦的图尔克人)。我们是否应该忽视他们而关注豪萨人或塔吉克人?在美国国内,有大量建立城市教会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郊区和小城镇已经达到了福音饱和的程度。我们希望把福音传给所有的人。因此,我们有时必须为了在较小的地方、较小的人口中植堂而提供培训、差派和资助。

也许差派教会缺乏植堂的牧师、培训、资金和核心团队。那就寻求主,看看如何管理祂所赐给你们的资源。植堂事工策略必须从祷告中产生,以辨明神的旨意。不是每一位植堂牧师都预备好了去建立城市教会。不是每个团队都能搬迁到小城镇。一个地区的资源可能很匮乏,但另一个地区的资源却绰绰有余。主会如何供应?当你祷告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主指示你在一个战略家们没有考虑到的地方植堂。也求主赐给你分辨力挑选植堂者、团队、培训和资源。

另外,当你在反文化地考虑植堂时,请阅读史蒂芬·威特默(Stephen Witmer)的《小地方的大福音》( A Big Gospel in Small Places)以及麦茨·麦可尼(Mez McConnell)和迈克·麦金利(Mike McKinley)合著的《艰难之地的教会》(Church in Hard Places)。

潮流五:快速启动和短视

尽管植堂的初衷很好,但还是有很多植堂牧师半途而废。如果植堂者不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等待教会稳定下来,那么他们投入服事的精力和资源——无论充分与否,就都失去了价值。是什么导致他们“熄火”了?通常是植堂缺乏牧养教会的成熟。这并不是说他缺乏异象、管理技能或有吸引力的个性。而是他缺乏坚持忠心牧养教会的属灵力量。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教会欣然接受了一位热情的潜在植堂者,但却没有对他进行适当的审查或装备他从事这项工作。他们当然想成为一个差派教会,但是领导层的行动太快了。他们没有像保罗那样坚持强调品格和能力(提前 3;多 1),而潜在的植堂者本人也被一种潜在的吸引力所吸引。

如果你的教会感到有负担去植堂,不要一味地踩油门。要慢慢地、稳步地加速,要有鉴别力和耐心。先把潜在植堂者当作教会成员去了解他。他是否在不担任任何正式职位的时候也能结出果子?他对基督的门徒态度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一个人进行明智的考察,可以让差派教会认识到他是否具备耐心地从事牧养工作所需的品格和委身。我们寻找的不是喜欢“我是植堂者”标签的人。我们要找的植堂牧师要以辛苦地服事为了坚固教会为目标。(弗 4:11-16;西 1:28-29)

潮流来来去去。忠心地致力于牧养地方教会的神之子民却能够坚忍到底。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Five Trends in Church Planting.

作者: Phil Newton Matt Rogers
2023-12-18
教会
智慧
植堂
忠心
94期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