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书评
书评
书评:《上帝的声音》,魏乐德 著

魏乐德(Dallas Willard)处理“上帝的引导”这一主题的角度,完全不同于我最近阅读过的有关这一主题的其他任何书籍,但可能是今天大多数福音派信徒处理它的方式。我的猜测是,今天美国大多数福音派信徒都会赞同魏乐德所说的大部分内容,即使他们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表达或阐述这些观点。魏乐德的书《上帝的声音:与上帝建立对话性的关系》(Hearing God: Developing a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God想要证明“与所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一样,我们可以指望神在适当的时候与我们每个人交谈”(p. 10)。这种说法可能有多种形式,但魏乐德认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微小的声音”。坦诚地讲,这本书写得不怎么样。虽然句子结构合理,有时候发人深省,但全书的组织却是随意而且经常令人困惑。书中论证的范围涉及圣经解经、个人故事,乃至与自然、物理或人际关系的冗长且错综复杂的类比。

我不太确定,如果我试图以概要的形式来讨论这本书,对它的论点是否公平。其中的论证并没有易于辨识的线性轨迹。相反,更像是对“上帝的话语”“上帝的统治”或“救赎与上帝的话语”等概念进行细致研究的一系列快照。这些不一定是释经式的研究,而更多的是魏乐德自己关于这些概念的思想展示。我读这本书时有好几次心中困惑:“你是在用什么权威这样说呢?”例如,我不太清楚如何处理这样的断言——“现实的精神或属灵层面并不能跨越空间而带来其影响,我们自己的思想也同样不能跨越空间来影响另一个人……”(p. 76)我不确定这是讨论基督徒如何被上帝引导的切实基础。

可能很多读到这篇书评的人都同意魏乐德的基本论点——上帝会借着他们灵里的“细微声音”直接和个人地向他的子民说话。无论你是否如此,你应该警惕魏乐德为他所举例子辩论的方式。首先,他论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圣经是一种学习上帝过去如何向祂的子民说话的原始资料,我们应该期望他可以以同一方式在现今对我们说话。“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阅读圣经的记载要好像所描述的内容正在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认定,这些事情可以发生在我们身上,并想象如果它们发生,会是怎样。”这样,我们就会学会认出上帝的声音。魏乐德相信,当圣经说保罗、以利亚和巴拿巴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甚至它说耶稣受像我们一样受到了试探,“这意味着他们的经历基本上与我们的经历相似。”(p. 36)在许多方面,我可以同意这一说法。保罗、以利亚和巴拿巴都是人,但圣经并没有向我们表明,我们可以期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会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事实上,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是,指出这些人与我们一样是为了向我们表明,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在本质上并没有突出的东西可以让上帝拣选他们来参与这些前所未有、不可重复且具有救赎历史意义的事件。仅仅因为我们知道摩西同样是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期待在我们的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也会看到燃烧的荆棘。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要点,关于“微小的声音”,它在现代福音派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你们有多少人在阅读这篇书评时确实知道这句话的来源?我承认,我这一生中一直在听到它,却从没有仔细思考过它,但是当我终于停下来思想它时,我意识到我竟不知道在圣经的哪个地方可以找到它。虽然,正如魏乐德告诉我的那样,它来自《列王纪上》,并且这是上帝选择向先知以利亚说话的方式。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上帝会以同样的方式对我们说话?为什么不认为他也会从天降下火来烧尽我们个人在迦密山上的献祭呢?他也为以利亚这样做了。我们之所以不这样认为,是因为当上帝专门向他的先知说话时,他这样做有非常特殊的、救赎历史的原因。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被记录在圣经中。圣经并非只是上帝对我们说话可能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汇编。这是他如何超自然地拯救他的子民的故事,魏乐德教导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同样的经历是错误的。

同样令人不安的是,魏乐德在他的书中非常强调人的经历。这本书充满了与上帝“相遇”或“听到”上帝声音之人的故事,魏乐德用这些故事作为数据来构建一种“聆听上帝”的神学。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或健全的从事神学的方式。当然,我没有依据来质疑一个人的经历。我岂能说Rosalind Rinker没有听到一个声音,告诉她要和上帝交谈而不是在祷告里向他演讲?(p. 104)也许她确实听到了,我不是刻意要论断。但我能说的是,我质疑Rosalind Rinker对这种经历的诠释。事实上,也许这并不是上帝的声音在和她说话,而是她自己的想法,是她自己的欲望和念头。这不同样很有可能吗?魏乐德似乎明白这个道理,他也就这样把这本书结束了,我想,这就像它在开始时一样混乱。

如何确定一个反复出现的想法或念头是否真的来自上帝?魏乐德用两个词回答:“通过经验。”换句话说,我们生活的时间越长,我们对上帝的声音越熟悉,我们就越容易认出它。说实话,这并没有多大帮助。魏乐德试图通过指出他所谓的“三重亮光”(the three lights)——环境、圣灵的光照和圣经中的经文来解决这些混乱,但这使得他不得不通过类似于科学中假设和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上帝的声音:“通常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的意识中出现了一个念头或想法,它带有一些特质、情绪和内容,以至于我已经将之与上帝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将其写下来以供进一步研究……或者我可以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相同的过程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p. 200)对我而言,这直接让整件事情显得可疑。既然上帝会对他的孩子清楚地说话,我们是否真的期望探明他的声音将需要如此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还包含了不确定性,甚至需要“通过反复实验来考察结果”?对我来说,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上帝会给我们他绝对正确、明白无误的话语。他所做的正是如此,圣经就是他的道/话语(Word);我们的生命和敬虔,甚至我们生命中做最特别的决定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这里没有必要来整个论证如何根据圣经做决定。在本网站评论过的任何其他书籍中都可以轻松找到这些内容。但是,与魏乐德提出的令人困惑和混乱的方法相比,基于圣经命令和智慧的决定似乎更加稳固和现实。

最后,我认为我应该警告一下,非常危险的是,魏乐德和开放神论的阵营,以及格雷格·博伊德(Greg Boyd)和克拉克·平诺克(Clark Pinnock,又译“潘嘉乐”)这样的人,走得非常近。博伊德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她确信上帝告诉她要嫁给某个男人。当那个男人与她离婚时,她来到博伊德那里寻求建议。现在,人们会认为处理这种情况的最佳方法不是质疑上帝对这些事件的了解,而是质疑这位女子何以确定是上帝对她说话。这似乎才是其中更薄弱的环节。然而,博伊德并没有质疑她的洞察力,而是告诉她,上帝只是给了她当时最好的建议,但遗憾的是,他错了。我不确定魏乐德离那样的观点有多远。他写道:“当我们从上帝那里得到一句话并确信它时,情况类似,但其所表明的事件并未成真。其他人还可能参与其中,他们可能不知道也可能不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也许并不能凌驾于(override)他们之上。”(p. 209)让我说得直接了当一些——上帝告诉我,他会使得一些事物发生,但因为有些事情出了茬子,他的计划被挫败了,“微小的声音”最终带给我的是一声尴尬的“哎哟”和令人尴尬的耸耸肩。如果说魏乐德搞错了,他“得着”的“来自上帝的话语”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上帝的话语,那岂不是更合理么?似乎质疑他对他自己心中感动的诠释,而不是质疑上帝使他的旨意成就的能力才正确。

我认为可能有更好、更正统且谨慎的书籍至少也会持有魏乐德所论证的部分内容。事实上,我肯定很多人都相信上帝会亲自并直接地向他的子民说话,而不会犯任何魏乐德在书中所犯的错误。但最后,我认为让我们完全依赖上帝默示的话语——圣经——是更安全的;我们也不必忧心忡忡,试图确定哪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是来自上帝的超自然“话语”。如果你平日想知道上帝所说的话,请读圣经!

注释

①此书曾在1997年冠以In Search of Guidance之名出版,Hearing God则是1999年再版时的名称。文中所引英文版:Hearing God: Developing a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God,3RD EDITION by Dallas Willard. InterVarsity Press,1999;中文版:《上帝的声音》,魏乐德著,邬锡芬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5年。文中页码为英文版原书页码。——译者注

②开放神论(open theism):开放神论是二十世纪的神学运动,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未来的开放性(openness)。既然未来还未发生,上帝和人都不能绝对而彻底地知道将来会有何事,最多只是推理,而理性的行动主体(rational agents)所做的自由选择更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连上帝的预知和判断也可能出错。开放神论也拒绝正统神学中上帝其他的一些属性,例如:全知、全在、不变和无感性(impassibility),而视之为希腊哲学渗入基督教神学后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格雷格·博伊德(Greg Boyd)、克拉克·平诺克(Clark Pinnock)和约翰·桑德斯(John E. Sanders)等。


翻译:Frank。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Book Review: Hearing God, by Dallas Willard

作者: Greg Gilbert
2019-04-08
圣经
书评
神的引导
魏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