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文章
文章
再思同质性:教会族群多元化的圣经依据

我是基督徒,印度人,曾是个摇滚音乐家。我在南印度长大,生活在我们印度城市大熔炉中的亚文化中。

我大学的最后一年,主的救恩临到了我。我很快就发现身边环绕着一群与我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种族和文化和我的不同,语言和我的不同,吃的食物和我的不同,甚至连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也和我完全不同(他们居然不知道深紫乐队 [ Deep Purple] !)。我感到不自在吗?是的。但当时令我惊讶,现在仍然让我惊讶的并不是我们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在我们中间显示出的“不同”。不,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但他们团结一致、情同手足——在我归信耶稣基督之后,我也融入了这样的合一和弟兄情谊,因为耶稣基督拆毁了所有的隔断使万民同归为神家里的人。

无论在北美还是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中,教会发展的“同质单位原则”(homogeneous unit principle)都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门徒倍增和“策略性”植堂最有效的方法。[1] 教会增长大师们说,沿着现有的社会脉络和网络传福音,让人们不必跨越种族、文化或阶级的障碍就能成为基督徒,用这样的方式教会成长最快。[2] 因此,要按照人们的国族和语言特征、部落或种姓、社会和经济地位、教育水平、职业,甚至共同的亲和团体(围绕共同兴趣或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团体,个人正式或非正式地属于该团体。——译注)——如牛仔或纳斯卡车爱好者团体——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教会(这不是夸张,谷歌一下就知道了!)。教会发展的“同质单位原则”认为,这种同质化教会成长得更快,因为它们更容易接受可能会对跨越文化、种族或其他界限感到不自在的外来者。这种“策略性”同质充斥在许多教会植堂组织中,也连篇累牍地写在宣教和植堂策略手册上。但圣经支持这种样式的同质吗?还是圣经为地方教会提出了不一样的愿景?

本文的写作目标是批判教会成长的“同质单位原则”,表明这个实用主义的策略与新约中使徒对教会的愿景截然相反。为此我将论证,在具备可行性的处境中下建立族群多元化的教会不仅更忠于圣经,而且这样的教会能更充分地展现耶稣基督荣耀的福音。[3] 换句话说,教会应该力求达到与其所在的社区一样多元。

上帝族群多元化救赎计划的简明圣经神学

为了介绍基督教族群多元化愿景在新约中的背景,我要简要探讨一下这个主题在圣经中如何体现。在圣经中多种语言起源于巴别塔,上帝回应了人类傲慢的反叛,混淆了他们的语言(创 11:1-9)。紧接着我们就看到了上帝救赎万民的计划,祂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万国将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得福(创 12:1-3,22:15-18),这一应许始终贯穿整本圣经。神应许大卫后裔中将有一位成为普世君王,上帝的律法和荣耀将因此在全地彰显(参撒下 7:19;诗 72:17-18)。先知们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愿景,他们预言了荣耀的末世复兴,重建和复兴的以色列不仅由犹太人组成,还由来自各国各族敬拜和认识永生真神耶和华的人组成(赛 2:2-4, 56:6-8;撒下 8:20-23)。

新约告诉我们,上帝的普世救赎应许已在基督里实现了,上帝的子民不再以犹太人的身份为标志,而以悔改和对耶稣基督的信心为标志。藉着复活的弥赛亚——祂用自己的宝血立了新约,以色列在祂里面重新聚集、重新建立和复兴。基督里的信心提供了完全的确据使人成为上帝新约子民中的一员。路加在《使徒行传》中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救恩在历史上的扩散,福音像不断扩大的同心圆一样扩展,将那些从前在圈外的人包括了进来。上帝子民聚集在地方教会中,宣扬并反映基督荣耀的福音。新约以约翰描绘的那令人惊叹的愿景为结尾,在这一愿景中无数来自各族、各方、各国的得救之人齐声敬拜基督(启 7:9-10)。

使徒教会的多元化

圣经神学的普世救赎愿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使徒教会的模式。在新约中,基督救赎工作多姿多彩的荣耀彰显在跨越了种族、文化、社会经济甚至语言界限所建立的地方教会之中。[4] 使徒模式中显著的异质性源于对基督里的合一有深刻而坚定的信念,基督使基督徒与上帝和好并且彼此和好了(加 3:28;西 3:11)。[5] 他们在耶稣基督里所共享的“合一”超越了不同人群之间的“相异”。

随着初期教会的成长,使徒们面临着新生教会中因多元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但他们从未将教会分割成“同质”单位。《使徒行传》中的证据表明,五旬节时最初成立的教会由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犹太基督徒组成(徒 2:5-11)。在《使徒行传》6:1-6 中,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群体——散居各地(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和定居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张力。但使徒们并没有将他们分开,而是任命了少数群体之中的人来服事,以此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徒行传》通过描述安提阿教会领导层的多样性(参徒 13:1)进一步强调了早期教会的异质性,他们的领袖包括了一位前法利赛人(保罗)、一位前外邦人(路求)、一位前利未人(巴拿巴)、一位希律宫廷成员(马念)和一个黑人(称呼尼结的西面)。

《罗马书》是保罗写给毫无疑问由不同种族之人所组成的罗马教会——既有犹太人,也有希腊人(罗 7:1,11:13)。保罗恳求他们因福音在爱中彼此相交,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的偏好(罗 13:8-10,14:1-23)。在这里,我们看到福音不仅可以应用在个人蒙恩后的生活,还可以应用在团体的成圣生活中——基督徒必须效法基督,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用这样的方式与不同之人相交。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写给一群来自不同背景之人所组成的教会,强调他们在基督里的合一,劝勉他们要彼此相爱,要体贴良心软弱之人的良心(林前 10:23-33,12:12-13)。在这两个例子中,保罗从没想过要按同质化原则划分教会。更“有效”地开展福音事工或从“策略”角度让人感觉更舒适的目标绝不能优先于耶稣基督里的彼此相交。相反,基督徒在基督里是一个新人的信念推动着教会内基督徒的合一,因为基督徒要彼此相爱,就像基督爱他们一样。事实上保罗宣称,教会中多元人群之间的合一彰显出神百般的智慧和荣耀(弗 3:1-10)。

早期教会还从根本上打破了社会和经济阶级的界限。保罗从根本上颠覆了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他劝勉奴隶和主人要作为基督里的弟兄在一个教会中团契相交(林前 7:17-24;弗 8-16)。基督里的信仰打破了社会地位所划分的团契界限。同样,雅各也命令基督徒对待富人不要给予特殊的优待。雅各假定富人和穷人会在合一中彼此团契,而不是根据社会经济状况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团体(雅 2:1-9)。新约圣经还告诉我们,教会是“多代同堂”的,由年轻人和老年人组成,在团契、合一和舍己的侍奉中彼此相交(提前 4:12,5:1-16;多 2:1-8;约壹 2:12-14)。

这种使徒模式的多种族多元化教会并不仅仅限于新约圣经之中,来自早期基督教历史的证据也支持这种模式。正如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所说:“正是教会多种族的多元特质对分裂的罗马世界产生了影响,并且带来了基督教运动的发展。”[6] 同质化的教会只会强化社会现状,而圣经的证据却告诉我们,福音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打破并跨越了种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障碍

新约对种族中心主义的驳斥

同质化教会与新约背道而驰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助长并强化了种族中心主义的思想。在整部新约中,我们都能看到圣经抨击种族中心主义,并要求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基督徒在爱中彼此接纳,并在地方教会中和睦相处。保罗坚定地坚持犹太人和外邦人已经通过耶稣基督的宝血与上帝和好,因此在基督里,“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 3:11)。基督“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犹太人和外邦人)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 2:14-16)。基督徒是上帝新创造的一部分,他们曾经都是亚当里的罪人,但现在是基督里的新人。

在《加拉太书》第 2 章保罗斥责彼得与外邦人隔开(加 2:11-16),最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彼得与加拉太的其他犹太基督徒一样,害怕犹太人会因与外邦人同桌吃饭而感觉受到冒犯。但保罗坚持认为,这种“退去”本身就冒犯了福音(加 2:15-21)。在这里,接纳外邦人——那些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的人——同为上帝家中的人,在餐桌上共享团契,比避免冒犯他人的实用主义动机更重要。

在《罗马书》中,保罗也抨击了种族中心主义的根源。保罗宣告所有人都堕落了,并且上帝福音救赎的大能在基督里使犹太人和外邦人一起称义(罗 1-3)。他们全都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并且因信基督,蒙恩称义(罗 3:21-26)。因信使人称义的神他们全都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罗 4)。在亚当里他们全都定罪,在基督里他们全都称义(罗 5:12-21)。保罗警告犹太人和外邦人不要自傲,要认识到神对这两个族群的恩典(罗 2:17-29;罗 11:17-24)。《罗马书》中的证据表明保罗的这封信必然是写给来自不同种族/国族之会众的,他劝诫他们要放下种族/国族的骄傲,在基督的合一中彼此相交。

不只保罗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福音书中也有多处对种族中心主义的驳斥。耶稣与外邦人、税吏和罪人交往,冒犯了法利赛人种族中心主义的骄傲。福音书教导说,神国公民的身份是通过对基督的信心而非种族身份获得的。[7] 对悔改的呼唤包括了呼唤为种族中心主义的骄傲而悔改。正如约翰·派博(John Piper)所说:“耶稣里的信心胜过种族身份。”[8] 派博列举了福音书中关于这一主题的几个例子:称赞百夫长的信心(太 8:5-13)、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 10:33)、医治十个大麻风病人,其中只有那个外邦人回来谢恩(路 17:16)、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可 7:26)、洁净圣殿(可 11:17)。显然,耶稣并不害怕冒犯法利赛人种族中心主义的骄傲。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同质单位原则”的支持者认为,他们并不想在基督徒中助长种族中心主义的骄傲,相反,他们坚持认为,同质化教会更具有文化敏感性,更能迎接那些可能因为跨越了文化界限而感觉受到了拦阻的非基督徒。换句话说,同质化的倡导者认为,通过建立单一种族和单一文化的教会来消除福音的文化障碍,这样的方式更具策略性。然而罪人天生就倾向于种族中心主义的偏见,如果你觉得不召唤他们通过与他们不同之人共同生活、他们就能以某种方式摆脱这种偏见,那就太天真了,也太盲目乐观了。[9] 新约圣经的证据表明,耶稣和使徒们从不迁就非基督徒的种族中心主义,而是呼召人从种族中心主义中悔改并且呼召他们接纳“他人”,并以此作为福音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同质单位原则”强调的是“迁就”种族中心主义者以此来赢得他们,但耶稣的方法却截然不同——耶稣举起斧头砍向了种族骄傲的根源。[10]

新约教会是“单一种族/国族”教会吗?

唐纳德·马盖文(Donald McGavran)是教会增长运动之父,他提出了“同质单位原则”,认为“新约中的会众明显来自同一种族。”[11]马盖文坚持认为,在圣灵的影响下使徒们沿着同质单位的路线前进,为了让教会发展壮大刚开始主要接触犹太人:“只要犹太人能在犹太教内成为基督徒,教会就能够,并且也确实在犹太人中迅猛地发展……这些人在犹太教会堂中成为基督徒,避免了种族和阶层的拦阻。”[12]

因此,我们自然地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否是对新约圣经的忠实解读?我认为,马盖文对证据的解读有偏差,因为他忽略了路加在《使徒行传》中逐步展开救赎历史的方式。[13]使徒们并没有遵循任何一种“同质单位原则”——这一点从五旬节当天犹太人中文化和语言的多元,以及外邦人加入后、植堂教会的多元化可以明显看出。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按照救赎历史的脉络描绘了教会使命的推进。路加的观点是,随着上帝的百姓围绕着复活的基督重新建立,由使徒们宣讲并由圣灵推动的福音跨越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唐纳德·马盖文和“教会成长运动”将先入为主的实用主义框架强加在了经文上,利用对经文的错误解读来支持同质化。

结论

新约中使徒模式的教会表明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教会都不应该按种族、文化、阶级、年龄或任何亲缘群体来建立或划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语言的不同可能需要划分教会。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种人们可以交流使用的通用语言,语言的差异也可能不会导致划分教会。

来自不同背景的基督徒彼此相交的爱和合一,彰显了十架样式和十架文化,基督荣耀藉此向外人显露无疑。渴望教会快速增长和倍增的实用主义不应让我们损害基督用宝血所买来的合一。雷内·帕迪拉(René Padilla)说得好[14]:

也许“人们喜欢在不跨越种族、语言或阶级障碍的情况下成为基督徒,”但这并不重要。加入基督的身体不是一个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基督的主权下融入新族群的问题。无论一个人喜欢与否,人与上帝和好的同时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们在耶稣基督里而非在种族、文化、社会阶层或性别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并因此彼此和好。

我反对快速增长和倍增吗?绝不是!我也非常希望看到有更多来自各族的人接受基督。但我请求福音工人牢记,新约中没有任何一处命令我们按人群划分教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圣经的证据恰恰指向相反的方向——来自各方、各族和各国的人进入神子民的行列,成为我们神祭司的国度,在相交与和谐中一起敬拜神。愿美国教会继续为种族和解而努力,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在基督里没有“黑人”或“三K党人”。同样,愿我们认识到,在基督里没有“婆罗门”或“达利特人”或“图西人”或“胡图人”。愿我们的合一反映在我们教会的人员组成上,以彰显上帝百般的智慧,祂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使我们与祂和好(弗 3:10)。愿祂得到祂配得的荣耀和颂赞!

*****

[1] 本文节选自作者即将发表的文章“Caste and Church Growth: An Assessment of Donald McGavran’s Church Growth Principles from An Indian Perspective,” The Southern Baptist Journal of Missions and Evangelism,经过编辑和修改。

[2] Donald A. McGavran, Understanding Church Growth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70), 190–211.

[3] 当然,我指的不是单一族群处境下的单一族群的教会,比如在农村地区甚至美国郊区,那里的人口构成主要来自一种文化/国族,因此单一族群的教会是不可避免的。我指的是处于存在一种以上文化/族群的环境中。然而,即使是在单一族群环境中,我也不认为教会应该按照与阶级、年龄或亲疏有关的同质路线建立。

[4] 参见拉丁美洲神学家雷内·帕迪拉(René Padilla)对唐纳德·马盖文(Donald McGavran)同质单位原则的精辟批评和彻底驳斥, “The Unity of the Church and the Homogeneous Unit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6 (1981): 23–30。我在此的大部分论述都借鉴了帕迪拉依据圣经证据所提出的有力和深入的研究。

[5] David Smith, “The Church Growth Principles of Donald McGavran,” Transformation 2 (1985): 27.

[6] 同上., 28. 参见.Michael Green, Evangelism in the Early Church, rev ed. (Grand Rapids, MI:William B.Eerdmans, 2004).

[7] 重新强调新约对种族中心主义的驳斥是“保罗新观”的一个有益贡献(虽然也有其他问题)。例如,见 N. T. Wright, Paul and the Faithfulness of God, vol. 2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13), 774–1038.

[8] 见约翰·派博(John Piper)的精彩论述:Bloodlines, 115–27。

[9] 同上,118 页。

[10] 我自己在世界各地几个单一族群教会的经历,以及朋友们在印度从事教牧事工的痛苦经历,都令人痛心地证实了这一点。例如,人们宁愿与来自同一种族/种姓群体的非基督徒结婚,也不愿与来自其他族群的基督徒结婚,这直接违反《哥林多后书》6:14-18 。有时,当两个基督徒彼此相爱并希望跨越种姓或种族界限结婚时,种族中心主义的偏见就会抬头,他们自称是基督徒的家长会拒绝这样的通婚。显然,“同质单位原则”在自称认识基督的人中助长并强化了罪恶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

[11] 一些支持同质化的人认为,不应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划分与现代种族、国族语言和文化划分相提并论,因为这有四个方面:(1)“犹太人”和“外邦人”并不是主要的国族术语;(2)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划分根植于律法,与现代的国族划分不同;(3)新约时代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文化距离并不像今天不同国族之间的文化距离那么大;(4)犹太人在接受外邦人同蒙救恩上有挣扎,而今天基督徒的情况并非如此。参照 Richard W. Hardison, “A The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Multi-Ethnic Church Movement: 2000–2013,” (Ph.D. diss., 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4), 117。首先,“犹太人”和“外邦人”的确不是主要的国族区分,而是主要根植于律法之约的宗教区分。然而,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敌意不仅是宗教上的,它还延伸到文化、语言和国族上。认为犹太人和外邦人在文化上没有太大区别的观点完全错误,任何第二圣殿犹太文献调查都表明了这一点。最后,犹太人在接受外邦人同蒙救恩上的确有挣扎,而今天的情况并非如此。但犹太人的国族中心主义与人类在任何时候的国族中心主义都毫无二致,只不过因为我们都是堕落的人,接受与我们不同的人并与他们彼此相交的确让我们挣扎。因此,尽管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划分与现代国族文化的划分之间存在一些不连续性,但也有足够的连续性来证明这种类似性。此外,新约确实将合一的呼声扩展到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之外,包括了“化外人”和“西古提人”等按照语言划分的族群(西 3:11)。新约中,基督里的合一压倒了所有其他的身份认同问题,而接纳“他人”的呼召涵盖了所有类别的“他人”,并以地方教会彼此相交的形式呈现出来。

[12] Donald A. McGavran, “The Priority of Ethnicity,” 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 19 (1983): 15.

[13] Donald A. McGavran, Understanding Church Growth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70), 202.

[14]  正如帕迪拉(Padilla)所指出的,“然而,路加的记录并没有证实使徒们为了教会人数的增长而故意推动建立‘单一种族的聚会’并容忍犹太人对外邦人保持偏见这一论点。要想读出这样的论点,你得要带着下面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来读经:(1)使徒们赞同现代理论,即种族偏见‘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推动基督教化的力量’;(2)教会的倍增必然要求对同质单位原则进行调整。如果没有这种毫无根据的假设,我们就很难忽略《使徒行传》所提出的观点,即向外邦人传福音对于耶路撒冷教会来说是如此艰难的一步,以至于只有在愿景和命令的帮助下(8:26 及以下;10:1-16)或遭受迫害的压力下(8:1 及以下;11:19-20)才得以实现。没有人认为犹太基督徒向‘犹太人以外的人’传福音是出于策略考虑。”Padilla,“Unity of the Church,”25)。

15 Padilla, “Unity of the Church,” 24.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Re-Thinking Homogeneity: The Biblical Case for Multi-Ethnic Churches

作者: Aubrey Sequeira
2024-06-22
教会
多元
合一
种族
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