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文章
文章
乌托邦的诱惑

熟悉基督教政治神学更广泛历史概况的人会发现,当下正在重新抬头的国族主义并无新意。国族主义的情绪浪潮来来去去,每一次也许都会有不同的味道,但总是同一个可识别的烙印。

在这里,我没有足够的篇幅来阐述运动之间的所有连续性,我只想将重点放在将所有国族主义运动(无论是基督教运动还是其他运动)连接到一起的一个连续点上:乌托邦冲动。基督教国族主义向乌托邦的诱惑屈服了。它梦想在今天建立一套为天堂所预留的政治秩序,因此回避了基督国度的末世本性和教会的主要任务。

基督教国族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它的崛起令许多人措手不及,接着又敲响了惯常的警钟,并且引发了一连串的道歉。浏览一下社交媒体,就会发现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和纠缠不清的回复线索密密麻麻,最后人们会慢慢意识到,话语的清晰度只会越来越低。我们已经有了几种关于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但还没有人考虑过基督教国族主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它与其说是一个政治项目,不如说是一种情绪。项目都有计划,而基督教国族主义没有任何可以观察到的或统一的计划,除了在民事领域执行“十诫”之外,它并没有任何计划。它首先是一种表达政治不满的忧郁情绪。

简单地说,许多人认为过去半个世纪盛行的自由主义秩序已经岌岌可危。它不能再继续维持适当的社会平衡。我们眼看着文化腐朽,机构贫困,社会分裂,我们最崇高的集体目标已经消失了。

因此,基督教国族主义所要回答的问题是:鉴于自由主义的崩溃,基督徒可以求助于什么来重新建立活力并整合和激活健康的社会?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问题。但为什么基督教国族主义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些重要的区分。首先,当今并不只存在一种基督教国族主义,而是有许多种国族主义。它们的迭代和优先事项就像推特账户数量一样多。有些人的目的只是建立教会。对另一些人来说,目的是让政府更加尊重道德律。在我看来,基督教国族主义是家长式爱国主义或软威权主义的另一个名称。这些迭代与现代欧洲的国家教会没有什么实质上的相似之处,因为欧洲的国家教会拥有美国所不具备的建制传统和体制。它们在政治上是新颖的。

基督教国族主义的复苏部分要归因于这一概念具有高度的弹性。其中一位主张比较鲜明的国族主义者称国族主义是一个国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国族主义的“基督教”特征同样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如果假定将“基督徒”冠以个人就只有一个意思的话,那么这是个错误的假定。这种在概念上具有弹性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让同情者们充分地注入自己的个人理解。因此,“国族”或“基督教”的含义归根结底是主观性的。

基督教国族主义的基本论证分为三步:(1)显然易见现代自由主义岌岌可危,在政治上已不再适用;(2)主张普遍的宗教性(即所有社会在严格意义上都是宗教性的);(3)既然只有一种宗教才是真宗教,那么原则上社会就应该由真宗教来统治。世俗主义是一种无法维持社会秩序的假宗教,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用基督教来治理社会呢?真理优于谬误。

让我们明确指出基督教国族主义要正式成立就必须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首先,“国家”的概念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包括它所涵盖的具体对象及其原因。第二,国家必须明确规定什么是“基督教”的,什么不是;因为基督教作为唯一的真宗教,需要对道德或信仰告白作出有效或无效的正式判断。第三,现代多神教的社会必须大规模皈依基督教的一神论。如果这一壮举得以实现,那么第四,这个国家就必须就基督教政府和治国的基本要素达成近乎全球性的共识。显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而这还只是其中的几个条件而已。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转向一个不太可能的支持资料。

一本旧书

在半讽刺体的《乌托邦》(Utopia)后半部分,托马斯·摩尔(Thomas More)用既生动又尖刻的语言描绘了宗教。在他虚构的小岛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宗教,但“更伟大、更智慧”的岛民只承认一个配得荣耀和光荣的至高无上之神。摩尔和与他随行的人向岛上居民宣讲基督,在时机成熟后许多岛民相信并接受了洗礼。“他们中那些没有接受我们宗教的人并不惧怕我们的宗教,”摩尔说,“对那些转而信仰我们宗教的人也不会使用暴行,因此我在那里居住的期间,只有一个人因这种事受到过惩罚。”

这个人并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受到惩罚,而是因为他煽动人民叛乱。毕竟,他们古老的法律之一就是“任何人不得因其宗教信仰而受到惩罚”。这条法律体现了古老经验的智慧。因为岛上曾经宗教冲突泛滥成灾,人们便采取了另一种政治立场,即除了用说服和温和的方式外,不得用强制力将宗教强加于他人。

这项宽松的法律是创始者乌托波斯最早颁布的法律之一。他认为有必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维护公共和平,并且他认为为了宗教本身的利益也需要这样做”。他把智慧看得高于一切,“因此,他认为不论是谁通过威胁和恐吓他人,让他相信在他看来并不真实的事情,都是下流和愚蠢的”。没有人可以被逼迫着相信,因此也不应该有人因为不相信而受到惩罚:

假定只有一种宗教是真的,而其他宗教都是假的,(乌托波斯)认为,只要有论证的支持,并以温和而不带偏见的心态去对待,真理的原动力终将爆发出来,闪耀出耀眼的光芒;另一方面,如果这种辩论以暴力和骚乱的方式进行,就像最邪恶的人总是最顽固一样,那么最好、最神圣的宗教也可能会被迷信所扼杀,就像玉米被荆棘所扼杀一样。

《乌托邦》中的宗教秩序是公正的。我们可以说这它在气质上是宽容主义的。

摩尔的写作是在宗教动荡的时期,他对使用强制手段解决宗教冲突持悲观态度。在他看来,这种手段并不奏效,他也无法在新约中找到支持软威权的依据。如果真宗教确实是的,那么它就会像光明战胜黑暗那样战胜谬误。它将具有说服力。教会的信息本身就具有说服力,而信众的正义行为则为其提供了支持。善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说服手段。

基督教国族主义者对这些观点的回应是肯定理想,却认为理想不现实。他们认为,对不同的宗教观点保持宽容是一回事,但容忍这些不同群体在追求不一致目标时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则是另一回事。每个宗教都假定自己是正确的。信徒们相信他们的宗教信仰是真的,他们应该根据这一真理行事。但是,当各种宗教的目的大相径庭时,社会就必须决定政治宽容的确切限度。摩尔笔下的乌托邦毕竟只是一个虚构的、完美有序的社会。真实的社会必须有真实的政治包容度。

如何限制?

正是这些限制导致了摩尔本人被亨利八世国王砍头,因为他拒绝宣誓承认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领袖。摩尔所举的例子中,一个人因为叛乱而不是具体的宗教信仰受到惩罚,这自然就会引发一个问题:首先,是什么构成了叛乱?

现代政治自由主义采用了“共识重叠”(overlapping consensus)的概念——用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话来说——以创造宽容的空间。然而,一个社会对于它愿意容忍什么仍然可能会改变想法。宽容的标准永远在协商之中。在堕胎诊所外进行和平抗议是否具有煽动性?一个好战的邪教组织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却囤积弹药为未来的世界末日之战做准备,这又算什么呢?一位神职人员可以拒绝使用一个人喜欢的代词指代他/她吗?更多的例子不难想象。怎样才算打破了容忍的界限?

这种永无休止的协商正是支持者们所认为的基督教国族主义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自由和宽容划定明确的界限。

但它能做到吗?除了执行“十诫”中第一块法版上的诫命(或许还有第二块法版上)之外,它是否提供了一套明确而连贯的界限和宽容度?浸信会基督徒受法律的强迫而为其婴儿施洗,天主教徒受法律的强迫而向教皇宣誓效忠,我们大概不难想象出未来如何处理这样的状态。但是,宗教当局在起诉基督徒同胞偏离“正道”的行为时,将诉诸什么样的正义标准呢?

这个关于宽容的外部界限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我们在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基督教国族主义计划取得了成功?相关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它只需要比晚期的民主自由主义好吗?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答案。

历史充满了惊喜。也许有一天它会打破常规,谁又能说得准呢?但我想提醒我们注意摩尔的《乌托邦》以及过去乌托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洞见——当我们实现了我们认为最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会发现成就其实苦乐参半,未能完全兑现它赋予我们的承诺。

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获得权力并巩固权力之后往往很快就会失去权力。掌握权力是出了名的危险。

与当代自由主义相比,更严格地遵守第一块法版上的法律会改善社会秩序,这样的想法并不疯狂。但是,如果这是一个诱人的目的地,正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那么任何社会又将如何开始有意识地穿越辽阔地域从这里到那里?制度重建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不首先为这样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文化事业赢得更广泛的支持,那么制度重建就不可能实现。换句话说,要开始这样的政治探索,基督徒需要(远远)更多的基督徒!

美国的基督教国族主义既然是乌托邦式的,那么就是理想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一旦成为了现实主义,它就会丧失其所有的诱惑力,因为现实主义者接受时间和地点的偶然性,接受上帝的呼召,过安静、和平的生活,服事邻舍,等待上帝指定的时间来审判和恢复受造物。我们所追求的完美秩序是为未来的生活所存留的。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Utopian Seductions.

作者: Matthew Arbo
2024-03-18
神学
政治
98期
国族主义
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