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书评
书评
书评:《教会的更新》,肯特·卡尔森、迈克·卢肯 合著

福音派圈子中以慕道友为中心的风气盛行。这样的风气假定教会每周聚会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非基督徒。在这样的风气下教会崇拜的内容和风格应尽可能符合非基督徒的喜好,出席人数的增长更是衡量成功的绝对标准。这种风气仍然支配着许多教会的运作系统,哪怕是一些自称秉持改革神学立场的教会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的神学立场意味着他们的事工理念应该有所不同。

然而对这种风气的不满也越来越多。发起和推广了这一运动的柳溪教会(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最近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结论是在帮助基督徒在基督里成长和成熟上他们做得很差。而且如果传闻可信的话,那么许多追随该教会脚步的牧师似乎也得出了类似令人不安的结论。

肯特·卡尔森(Kent Carlson)和迈克·卢肯(Mike Lueken)就是两位这样的牧师,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郊区橡树山教会(Oak Hills Church)共同牧养教会,也是新书《教会的更新:当一间以慕道者为中心的教会开启属灵培育时》(Renovation of the Church:What Happens When a Seeker Church Discovers Spiritual Formation)一书的作者。

一个娓娓道来的教会更新故事

《教会的更新》讲述了卡尔森和卢肯如何以及为什么将一间以慕道友为中心、看似欣欣向荣的教会转变成一间以培养耶稣的成熟门徒为中心并使之贯穿整个教会生活的教会。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卡尔森和卢肯讲得很好。带着令人放松的自嘲和显明的谦卑,他们讲述了在建立一间福音派真教会的良好初衷下,他们如何打造了一个以表演和娱乐为导向的怪物,这个怪物每周都在求喂饱,而且胃口越来越大(第 1 章)。然后在一次教牧退修会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次退修会在“唐纳湖”(谷歌搜索“Donner Party”。“唐纳大队”指的是一群在 1846 年春季由美国东部出发,预计前往加州的移民队伍由于错误的资讯,受困在内华达山区度过寒冬。在恶劣的环境下,接近半数成员遭到冻死或者饿死,部分生存者依靠食人存活下来。——译注),他们戏剧性地认识到:

按照人们的消费主义需求吸引他们来到教会,这与邀请人们(用耶稣的话说)为了找到生命而舍弃生命有着直接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慢慢意识到,我们用来吸引人并且正在塑造人的方式违背了基督之道。(35 页;第 2 章)

他们进一步解释了这个关键的转折点:

为了帮助人们更完全地跟随基督,我们必须完全改变我们吸引人来教会的方法。随着大家在退修会上更多的分享,我们开始慢慢地意识到,要忠于耶稣的福音,我们不仅不能利用消费主义,反而必须用一种先知性方式来挑战这个与圣经背道而驰的价值体系。(35 页)

这开启了一个重新思考神学和方法论的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橡树山教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此同时教会规模大大缩小了。第三章讲述了过渡时期的故事,第十二章和后记反思了错误并且展望了未来。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探讨了他们由内而外改变教会的神学和教牧问题:福音(第四章)、消费主义(第五章)、教牧雄心(第六章)、共同牧养(第七章)、教会论(第八章)、属灵塑造(第九章)、传福音(第十章)和敬拜(第十一章)。

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个故事及其所附带的神学和教牧反思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谦卑、品格和教牧智慧

首先,这本书写得谦卑而透明;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罪和失败。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了他们受基督塑造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他们在努力教导会众的,他们也以身作则地为会众树立了榜样。这些弟兄在反思改革教会的曲折经历时,展现了丰富的教牧智慧。

对以慕道友为中心的深刻批判

此外,这本书还对以慕道友为中心的风气进行了一些深刻的批判。

例如作者自问:“多大程度上我们的教会是围绕着那些对成为耶稣的真正门徒毫无兴趣之人的需要而建立的?”

关于人员流失到其他更光鲜教会的问题,他们敏锐地评论道:“如果我们通过提供所有这些宗教利益来吸引人们,那么当他们真的接受这些宗教利益的时候,我们就无需惊讶了。”(67 页)

此外他们还写道,以慕道友为中心的模式给牧师和教会同工带来了绩效上的重担,“一旦我们向大家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只要来我们教会就会收获惊喜,那么我们每周都要制造惊喜,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重担。我们没有休息的时间。如果某个周末有次特别美好的体验,我们就会驱使自己在下一个周末做得更好。”(27 页-28 页)

最后,他们摒弃了慕道友哲学中内置的数字崇拜:“失去外在驱动可能是上帝在揭露我们隐藏的执念,加深我们对祂的依赖。追求外在成功的代价可能太高了。给外在驱动的底线带来负面影响的决定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决定。”(163 页)

门训的中心地位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作者坚持门训在教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他们意识到,无论教会事工取得了什么成就,绝大多数来教会的人并没有逐渐塑造出基督的品格——这使他们认识到事工理念上的危机。使人作门徒的负担是促使他们对教会进行彻底改革的催化剂。他们的教会改革议程就是大使命的议程(太 28:18-20)。正如这些弟兄所认识到的,教会远不止是聚集一群人或引导人们做出一个并不带来真正转变的一次性决定,他们这样的认识是对的。

我们在崇拜中的作为在宣讲信息并塑造品格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作者认为教会在集体敬拜中所做的每件事都在传讲信息,并在塑造品格。与许多当代福音派基督徒不同,卡尔森和卢肯正确地认识到我们的信息和我们的方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57 页)他们总结自己以前的事工方法:“我们崇拜的方式、崇拜的风格、事工背后的基本价值观——这些都传达了一个‘福音’——在这种福音中,接受耶稣是必须的,但成为耶稣的门徒却是可选的。”(56 页)。换句话说,“我们吸引人的方式同时也是我们训练人的方式。”(67 页)。用玛尔瓦·道恩(Marva Dawn)的话说:

“我们在基督徒群体中集体崇拜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我们的敬拜仪式在塑造我们成为某类人。如果崇拜是以神的故事为中心,我们就会成为生命更深地扎根于神的人。如果我们的敬拜仪式以我们个人的品味、需要和欲望为中心,那么它就会成为另一个让我们内心自我陶醉的地方。(152 页)

作者这样的洞察还引导他们对集体敬拜进行了一些颇有益处的宽泛讨论。他们按照内容、结构和风格的顺序提出了一个范式,是个有用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思考集体敬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153 页及以下各页)。我很高兴地看到,作者特别强调了圣经中关于救赎的整个故事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敬拜,并激起我们在敬拜中的回应。(153 页)

需要批判的问题

尽管有这些优点和洞见,但也有一些值得批判的重要问题。

“灵性培养”的方法

首先,我不太赞同作者所说的灵性培养的总体方法。

尽管作者灵性培育的愿景在某些方面比当代的消费主义有了本质上的改进,但仍然过于个人主义了。也就是说,在塑造基督徒品格方面它没有让教会共同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他们写道:“在唐纳湖退修会之后的最初几年里,我们一直专注于个人的效法基督之旅。”(168 页)然后,他们阐述了这样的焦点如何促使他们鼓励人探索自己的过去、成长的需要以及欲望、愤怒、担忧的根源。为了促进这种探索,“我们教导独自、安静地花时间与上帝独处。”(168 页)

这种灵修方式给人的印象是基督徒的成长完全发生在我与上帝之间,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我隐居修行,然后与其他基督徒聚在一起接受教导、敬拜和侍奉,以此作为我个人所作之事的补充。

但新约中描绘的门训是个人成长和团体成长在根本上相互关联(弗 4:11-16)。作为基督徒,我们主要通过教会生活成长和成熟。成员帮助身体成长——这意味着互相帮助成长。我们在建立他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建立。基督徒的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团队的努力。

卡尔森和卢肯在同一层面清楚地理解了这一点,他们所论述的集体崇拜中的品格培养表明出这种认识。此外作者还解释说,他们认识到他们新方法中的个人主义倾向,并正在努力加以纠正。但这一合乎圣经的见解似乎尚未贯穿他们整个属灵培养计划而发挥作用。

其次,即便往好处说,也不得不指出作者们所借鉴的灵性培育方法没有以强有力的福音神学为基础和依据。例如,他们描述了自己如何受到罗马天主教神秘主义者作品的重要影响,如十架圣约翰(St.John of the Cross)和阿维拉的特蕾莎(Teresa of Ávila,32 页)。在关于敬拜的一章中,他们在篇首就讲述了在修道院进行的为期五天的静默独处(147 页及以下)。至少,这里所列举和倡导的一些灵修方法既不是来自圣经的命令,也没有圣经中的榜样。此外,许多推荐的做法实际上都脱离了神的话语,似乎把静默沉思视为一种与任何圣经内容无关的恩典管道。

问题是灵修不能与神学脱节。我们作为基督徒如何成长,必须根植于圣经所启示的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模糊的教会论

第二个问题是教会论有些模糊。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尽管作者努力用合乎圣经的术语来定义门训,但他们却明确希望把那些不理解或不打算按照圣经要求生活的人纳入“门徒”之中。

例如他们写道,虽然教会明显包含了那些明白跟随耶稣意味着什么的人,但“也包含了那些不明白、也真的不怎么在意这些的人。”(100 页)他们还认为,虽然“宗派是由那些明白宗派的要求和期望、并同意按照这些要求和期望生活之人组成的,”(106 页)但教会“不是一个宗派,而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共同体,由对教会委身程度不同、对跟随耶稣和追求属灵塑造热情不同之人所组成。”(107 页)

作者的确肯定了我们需要互相督责,服从权柄,并和与我们不同之人和平相处(110 页)。教会应该欢迎朋友和慕道者来教会并与他们建立正式的关系,同时教会也应该确认其成员,但我担心作者没有区分慕道者和教会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

是的,基督徒并不完美。是的,我们的情感会摇摆。是的,我们的顺服会前后矛盾,我们的知识也过于片面。但教会仍需在某处划出一条界线,以区分教会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林前 5:12;太 18:17)。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跟随耶稣意味着什么,也不打算以这种方式生活,但教会却让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基督徒——也就是让他加入教会的含义——这样做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

如果教会没有清楚界定谁不是基督徒,那么她也就说不清楚谁是基督徒。如果一间教会故意让那些生活方式与耶稣的教导毫无干系的人加入,让那些不打算作耶稣门徒的人加入,那么她就会不断地破坏自己呼召人成为门徒的努力。

结论

关于这本思想深刻的书,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我非常欣赏作者的谦卑、坦率、教牧洞察力、对消费主义驱动型事工的敏锐批评、对门训的关注以及对敬拜如何塑造品格的见解。然而,我无法赞同他们所使用的所有材料,也无法完全赞同他们对教会的愿景(或他们对“国度的福音”的阐述,但这个改日再谈)。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这些弟兄所讲述的故事以及他们所做的工作而感恩。我希望他们的榜样能鼓励偶然读到这本书的牧师们,在以慕道友为中心的主流范式之外,寻找其他的方式来建立教会。我希望这些人不会转向沙漠之父或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而是转向圣经,转向其他对圣经中关于灵性塑造和教会的教导有更深入思考的人。例如,研究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和注释书,或英国清教徒的大部分著作;或唐纳德·惠特尼(Donald Whitney)新近关于灵修的著作、彼得·亚当(Peter Adam)的《听见上帝的话语》(Hearing God's Words,中文名暂译)、或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的《回响》(Reverberation)。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Book Review: Renovation of the Church, by Kent Carlson and Mike Luken.

作者: Bobby Jamieson
2024-07-30
教会
祷告
文化
复兴
104期